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上证指数上半年累计涨2.8% 下半年选股仍要业绩为王

上证指数上半年累计涨2.8% 下半年选股仍要业绩为王

2024-06-09 13:19:15 [时尚] 来源:一路货色网

­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欣

­  昨天是上证上半A股2017年周、月、指数季、年累年选天龙八部私服怎么安装半年线重要收官日。计涨三大股指收盘均翻红。下半沪指本周累计涨1.1%,股仍6月份累计涨2.4%,业绩上半年累计涨2.8%;深成指周线收出四连阳,为王上半年涨幅3.46%。上证上半

­  由于2017年上半年A股整体走势较为低迷,指数有股民感叹:指数在权重股和蓝筹股带动下一片通红,年累年选中小板指更是计涨创年内新高,遗憾的下半依然是赚指数不赚钱的格局。

­  对于下半年的股仍A股,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存在结构性牛市。业绩在已经大幅拉升的白马股有可能做出调整的同时,有业绩支撑的中小盘股同样也会迎来机会。

­  昨天沪深两市双双低开,早盘股指低位震荡运行,天龙八部私服怎么安装受次新股反弹走强提振,股指午后逐步攀升,13时50分左右三大指数纷纷翻红,沪指月线终结三连阴。

­  上半年的A股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失望。去除A股市场上暂停上市和停牌个股后,上半年两市共有2256只个股股价下跌,上涨公司数量仅992家,整体表现为跌多涨少,上涨个股占比仅三成。

­  上半年上涨个股仅三成

­  通过统计数据,投资者可以看到,牛股各有千秋,但熊股却多是绩差股。2017年上半年十大牛股中,“炒地图”概念股尽显绝对优势,一带一路、雄安概念各拥有4只,可谓花开两朵,平分秋色。而特斯拉作为近期异军突起的热门概念,使鸿特精密强势“晋级”,在“十大”牛股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海康威视作为MSCI概念股,一直受到深港通北上资金的追捧。

­  十大熊股中,ST股就占了6席。2017年上半年是ST股彻底“转运”的一年。曾几何时,ST股因为壳资源价值高估,在A股市场屡屡受到资金青睐,一度还成为牛股大本营。

­  投资者至少可以得出两方面的启示,从而在下半年的投资中多一点胜算。首先是坚决拒绝纯概念炒作的股票。其次,这些熊股中,如果行业或者公司业绩正处于由差到向好的“拐点”,也值得重点关注。

­  下半年买什么?

­  白马股仍是券商看好的板块

­  对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下半年A股研判,近期招商、国泰君安、华泰、海通等金牌券商陆续举办了2017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会。仅中金公司表现出明显的看多情绪,而其余9家均或多或少呈现出看平和看空态度。

­  投资机会方面,白马股仍是大部分券商看好的板块,消费升级主题也受到了多家券商推荐。此外人工智能、工业4.0、国企改革、雄安新区、非银金融等主题也分别有券商给予了推荐。

­  业绩与估值匹配成为关键

­  “今日是本周、本月、本季度、半年度四者合一的交易日,回顾上半年的热点:一季度次新股、四五月份雄安概念、6月份白马股,热点都是在不断地轮动,那么7月份大概率不会再是白马股行情。”与资深投资者刘先生这样的观点不在少数。

­  有市场人士认为,不管下半年A股行情如何走,投资者从上半年行情中至少可以得出两方面的启示,从而在下半年的投资中多一点胜算。首先是坚决拒绝纯概念炒作的股票,重组、壳资源、ST、资产注入,那些主要立足于讲故事和玩概念的做法,今年在A股市场行不通。除非是行业或者公司业绩正处于由差到向好的“拐点”,则值得重点关注。

­  中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分析报告也提出,进入7月份,上市公司业绩中报、金融监管力度和市场流动性将成为左右市场的三大重要因素。在成长股整体中报业绩难超预期的环境下,7月份市场风格继续转换将会一波三折,而“漂亮50”的价值发现过程已基本完成,相比之下中报披露期,业绩是最好的题材。操作上,当下的选择方向是挖掘此前业绩不那么靓丽,但由于内生成长,未来业绩可能变得靓丽的公司。

­  未来选股业绩为王

­  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随着中报在即,未来业绩为王、估值和业绩增长相匹配,成为投资者下半年选股的“黄金原则”。

­  本报全媒体记者综合各大机构分析报告时发现,在有业绩支撑的基础上,次新股以及MSCI有望扩大范围的中盘股概念成为下半年备受宠爱的板块。

­  2017年上半年“熊股”和“牛股”

­  十大牛股:西部建设、创业环保、冀东装备、北新路桥、鸿特精密、海康威视、珠海港、天山股份、汉钟精机、保变电气

­  十大熊股:*ST昌鱼、*ST准油、第一创业、开尔新材、*ST宝实、*ST运盛、*ST上普、*ST墨龙、恒泰实达、香梨股份

­  热点一:中报业绩浪有望展开

­  作为沪市首批披露半年报的公司,意味着中报行情正式开启,而随着此消息一出,在目前市场趋向价值投资的基础上,相关个股昨日的确受到资金的青睐,天马科技直接一字板。中报“业绩浪”就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投资机会。

­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只有简单的表面上的业绩增长还不行,关键要超预期而且可持续。比如一些基本面平平的公司,由于去年业绩太差,今年随便盈利一点就是百分之几百的增幅,这种预增就没有什么意义的。

­  热点二:次新股中增长股已有异动

­  中信证券的陈慕林认为,目前中小板指数已经突破了4月份的高点,向着去年末的高点进发。沪指和创业板连续多日出现了缩量。3200点一线的整数关口压力依然较大。股指在此位置持续震荡。

­  一位私募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小板指数的突破,次新股有望成为7月份新的领涨主线。由于目前的上攻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缓涨轮动态势,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继续逢低布局低位补涨的题材,例如次新股,白马龙头股,苹果概念,人工智能。

­  热点三:中盘股中挖掘MSCI概念

­  有券商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将各行业中流通市值在200亿元~400亿元,且2016年度加权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的股票筛出,视为MSCI可能纳入的中盘股标的(剔除已纳入的222只股票)。这些中盘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电子、传媒等行业,这与纳入MSCI初选名单的股票主要集中在非银金融、银行等行业不同。

­  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年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股可能会成为涨幅最好的群体。抓住行业龙头是目前最好的投资策略。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 新三板频现IPO“撤单”企业 业绩下滑成主因

    新三板频现IPO“撤单”企业 业绩下滑成主因 ­6月29日下午,新三板公司圣迪乐村公告称,由于行业出现巨幅波动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可能出现不满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上市条件的情形,公司拟暂时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 ...[详细]
  • 惨烈!港股老千股暴跌再继续 7只个股跌幅超30%

    惨烈!港股老千股暴跌再继续 7只个股跌幅超30% ­继27日港股老千股集体暴跌后,28日不少暴跌个股高开后再度下挫,而且还引发了其他“仙股”加入暴跌行列。­截至发稿,汇隆控股跌逾50%,隽泰控股、皓文控股、汉华专业服务跌超40%,财讯 ...[详细]
  • 周清:厦门湾的海豚卫士

    周清:厦门湾的海豚卫士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纪凰 吴亦航 陈泽慧)清晨的厦门鹭江道公务码头,一艘每天固定开往火烧屿的渔船缓缓起航。每个工作日,周清都要乘船登岛。在岛上,他要在各个观测点之间辗转,静静等待“海上大熊 ...[详细]
  • 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地带中部 造成至少15人死亡

    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地带中部 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原标题: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地带中部 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加沙地带遭袭 资料图新华社快讯: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消息人士8日告诉新华社记者,以色列军队当天轰炸加沙 ...[详细]
  • 浙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出版工作全部完成

    浙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出版工作全部完成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第1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浙江省第五批国家级非 ...[详细]
  • 海报丨寒假来临,警惕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

    海报丨寒假来临,警惕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 近期,山西各大学校陆续开启寒假模式每年寒暑假随着未成年人触网时间增多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也会出现一波发案高峰诈骗手段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详细]
  •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背后有哪些科技助力?

    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背后有哪些科技助力?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增强灾害预防应对能力打开了新思路,应对灾害风险也更加科学 ...[详细]
  • “得力助手”大展拳脚

    “得力助手”大展拳脚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雪姣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 ...[详细]
  • 科技赋能,长兴岛全面提质升级——上海打造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长兴岛全面提质升级——上海打造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 闫汇芳 孟歆迪 颜维琦上海建了座海洋科技岛。小岛虽小,目标却很远大——打造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小岛名唤长兴,是崇明三岛中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一个,位于长江入海 ...[详细]
  • 英国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英国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新华社伦敦6月30日电记者温希强)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创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长下降纪录。­数据显示,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