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灯下集/平民作家奥斯特\陈 安

百科1人已围观

简介图:保罗.奥斯特著《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似乎尚无人把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称为“平民作家”。作为其长篇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的译者,笔者通过采访、翻译,深感他平易近民,关心民瘼,作为纽 ...

  图:保罗.奥斯特著《布鲁克林的灯荒唐事》。

  似乎尚无人把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称为“平民作家”。下集作为其长篇小说《布鲁克林的平民天龙sf发布网荒唐事》的译者,笔者通过采访、奥斯安翻译,特陈深感他平易近民,灯关心民瘼,下集作为纽约布鲁克林的平民一个普通市民,每天在为平民百姓写着小说,奥斯安写他们的特陈困惑、疾苦,灯写他们的下集快乐、向往。平民《纽约三部曲》是奥斯安他的小说代表作,也可说他自己在纽约演奏了自己一生的特陈序曲和终曲。

  一年多前,他的天龙sf发布网妻子、作家希莉.胡斯威特就在网络上透露他罹患肺癌。喜爱他的众多读者自然衷心祝愿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但今年四月的最后一天,他在布鲁克林家里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令人痛惜。

  奥斯特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一个犹太家庭,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读硕士学位,去法国学习法语并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他的母亲是布鲁克林人,他自己在四十六岁那年迁居母亲的老家,很快喜欢上了布鲁克林的多元和浑朴。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写的是“我”,退休后犯了癌症的人寿保险经纪人内森.格拉斯,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议布鲁克林。”他也就移居到了布鲁克林。奥斯特自己似乎也早就考虑“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现在似可说,布鲁克林正是他为自己寻找的清静之地。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译本二○○八年在内地问世,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两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了一版,之后又有九州出版社出了一版,之所以受中国读者欢迎,我想有下述原因。

  奥斯特用热情的笔写普普通通的中下层纽约人,写他们的真情实感,用犀利的笔写许多社会问题,写社会的幢幢阴影。有人读了译本后对我说:“这个社会不有点乱七八糟吗?”是的,作者之笔触及种种社会弊端:贪婪谋财,宗教欺骗,家暴离婚,婚外恋绯闻,等等。但可贵的是,奥斯特发现了许多问题的症结,看到往往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彼此缺少关心、帮助,所以才乱象丛生。他于是借内森的言行告诫人们,希望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理解,有更多的爱心,即使我们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失误,即使我们会干出这般那般的蠢举愚行,但只要大家互相信赖,互相爱护,我们的生活便可改弦更张,我们便可重新生活得到愉快幸福。事实上,读着这本书,我们不是感到越来越悽惨、悲凉,而是感到越来越温馨、愉悦。

  奥斯特着重刻画了内森身上的好品质: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用宽厚的胸怀对待周围与己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就不应该受到歧视或干涉。他从自己风波迭起的生活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懂得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重要,便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得到慰借和温暖,我们读着读着也就忘了他是一个到布鲁克林来寻找终老之地的绝症病人。

  书中有个来自牙买加的男孩,身穿女式服装,能歌善舞,有人会说他是“人妖”,可内森从不以这种话来歧视他,却从他身上发现了单纯淡泊、知恩重情的品德,尤其在财富面前更显得超凡脱俗,坚决拒绝有人赠予他的遗产。

  奥斯特的生花妙笔也是大家喜欢其作品的原因。《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我首次尝试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却没有太多颦眉蹙额,而是有点喜逐颜开,因为此书情节引人入胜,气氛悬疑紧张,对话扣人心弦,用英文惯用语来说, 是一本“page-turner”的书,即可以一页一页很快翻过去、想一口气读完的书,我也就有兴致一页接一页很快译下去。他又是个真正热爱、研究文学的人,顺便就把古今文学家及其名著、轶事插述进去,小说也因此而更富文采,更有思想。

  采访奥斯特,更使我觉得他是个平民作家。他不住在曼哈顿的豪华公寓或长岛的优雅别墅,而是住在布鲁克林第七大道附近一条普通的街道,一栋普通的褐沙石楼房。我印象中他家里毫无奢华之物,倒不是家徒四壁,但室内家具确实朴实无华,平平常常。他告诉我,在这个家附近他还有一所专用来写作的房子,在那里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不打电话,我也就能想像,他在那里完全是伏案笔耕,心无旁骛,自然不必用奢侈品来分他的心,他也就能写出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许多大奖。

  我把网上一段评论《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的文字念给他听:“这是保罗.奥斯特的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听我念完后,他高兴地笑了起来,说他没有读到过,也没听说过。他不上网,不在乎别人的评论,也就一心埋头写他的书了。

  这部小说写于纽约“九一一”事件之后,书中内森要为死难者写书的愿望其实也就是奥斯特的愿望。他写道:“永远不要低估书本的力量。”

  奥斯特现在走了,我相信,他留下的书具有持久的动人力量,会继续激励人们怀着信念,怀着希望,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作,生活得更加美满。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