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让追经典成为新风尚

让追经典成为新风尚

2024-06-08 15:09:23 [热点] 来源:一路货色网

  【影视锐评】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让追研究员)

  近日,经典“重温经典”频道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新风天龙sf网站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让追经典电视内容。从《红楼梦》《四世同堂》等电视剧,经典到《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动画片,新风再到《话说长江》《望长城》等纪录片,让追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经典始终散发着文化魅力的新风影视艺术精品再现荧屏,春节期间在21个地区收视率超过半数卫视频道。让追当一幕幕精彩的经典画面铺陈开来,当一段段陈年的新风记忆不断重现,电视经典穿越时空,让追释放出意味隽永的经典时代价值。

  随着技术进步、新风天龙sf网站产业发展,各种题材类型的新作品层出不穷,影视文化消费已从最初的匮乏走向富余。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重温经典?这是因为经典影视作品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硕果,值得一品再品。很多能成为经典的影视作品用影像展示文学经典、历史经典、中国红色经典等经典内容。比如,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世同堂》,纪录片《唐之韵》等取材自文学名著,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纪录片《南宋》聚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时期或故事。电视剧《孔子》《司马迁》等以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真实人物为原型。这些经典内容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支撑,形成了隽永悠远的意义空间,通过电视作品积极、正向的呈现,营造出意蕴厚重的影像世界,能带领观众深入思考。在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之便捷前所未有,从短文字到短视频应接不暇,深入思考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经典意识面临挑战的时候,经典给予的深刻艺术体验显得格外珍贵。“重温经典”频道获得良好的收视成绩,一个原因就是其播放的经典作品呼应了当下观众渴望通过有深度的观赏开掘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诉求。

  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能让人沉浸于永不褪色的家国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电视经典作品集中涌现的时期。这段时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创作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祖国和人民奋进前行的精彩故事中获得灵感、汲取素材,创作一批蕴藏着丰富时代信息和深刻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宝贵的民族回忆。“看过《冰雪尖刀连》,我最近又重温《士兵突击》,从中看到了‘钢七连’精神的传承发展脉络!”“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都挺好》,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面貌没有变。”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回望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荣耀时刻,梳理中国人从普通人到英雄模范的生活史、心灵史,获得感动之余,也生发出继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和精神动力。

  通过“重温经典”频道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让人们再次体验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仪式感、沉浸感、互动感。看电视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普及开始,单屏共看形式就像一条联结家庭情感的文化纽带,让家庭成员每晚在固定时间展开交流互动。然而,随着媒介形态多元发展、媒体技术不断迭代,影视内容向移动设备迁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电视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单屏共看的习惯逐渐被多屏各看取代,家人们边看电视边沟通的机会少了。而“重温经典”频道在电视机媒介上提供高质量、特色化的观赏内容,再次找到了家庭不同年龄层观众观赏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温馨,祖孙三代一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时光又回来了”“老动画吸引我和孩子一刷再刷”。频道开播后,越来越多人回到了电视机前,合家欢的日常观赏景观又出现了。

  在重返荧屏同时,这些影视行业高峰之作在创制过程中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益求精的感人故事也被挖掘出来。比如,《红楼梦》剧组举办两期近一年的学习班,参演人员每天跟着红学家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表演,甚至要像大观园中的姑娘一样,苦练琴棋书画,培养角色气质。正因为如此严苛认真的态度,才让一个个人物仿佛从书卷中走出来一般。这些故事经过媒体宣传和网络发酵传播开去,在社会文化尤其是影视行业中形成一种构筑精品、再造经典的良好风气。很多从业者意识到,经典作品中承载着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是老一辈影视从业者高高擎起的艺术标杆与创新旗帜。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影视发展就有了锐意向前的根基与底气。

  借着“重温经典”频道开设的契机,社会上正形成一种看电视、追经典的新风尚。大量经典作品重回大众视野,有效激发出经典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让人民群众共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改革发展成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20日 15版)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 来邦科技拟申请IPO 2016年营收9094.36万元

    来邦科技拟申请IPO 2016年营收9094.36万元 ­中国网财经7月19日讯 来邦科技于7月18日盘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申请IPO。目前,公司正在接受东北证券的辅导,辅导期自2017年7月开始。­公告显示,来邦科技提醒各位投资者注意风险 ...[详细]
  • 5月26日至27日广东多个高速公路路段受暴雨影响

    5月26日至27日广东多个高速公路路段受暴雨影响 今晚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全国24小时公路气象预报。预计26日20时至27日20时,广东中北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广东东北部局地有雾。受大到暴雨影响的主要路段有:G4京港澳高速湖南开慧—广东乳源 ...[详细]
  • 福建队获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二等奖

    福建队获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二等奖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12月25日在京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由福建日报社黄爱华、福建教育杂志社李武、福州大学学报陈未鹏组成的福建代表队发挥出色,以优异成绩在36支决赛代表队 ...[详细]
  • 海报丨这个春节档,一组数据盘点“晋”彩

    海报丨这个春节档,一组数据盘点“晋”彩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消费市场供销两旺文旅市场人气飙升交通出行有序畅通……“人从众”的山西活力满满、热气腾腾一组海报盘点“晋”彩春节档 ...[详细]
  • 康渝高铁陕西段最长隧道进入正洞施工

    康渝高铁陕西段最长隧道进入正洞施工 中新网安康6月6日电(王丽莎 焦键 张伟)6日,由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康渝高铁余家梁隧道一号横洞顺利进入正洞施工。作为康渝高铁陕西段的 ...[详细]
  • 报告:非化石能源2045年前后将成为中国能源总量供应主体

    报告:非化石能源2045年前后将成为中国能源总量供应主体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9日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2024年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系列报告海外发布会。其中一份报告预测,非化石能源将于2045年前后成为中 ...[详细]
  • 中新人物|水木年华:有人气更好,没人气也得喘气

    中新人物|水木年华:有人气更好,没人气也得喘气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王诗尧)“我们是水木年华,舞台没有大小,青春永不落幕!”最近,大爆综艺《歌手2024》成为华语音乐圈久违的“大事件”,一个遥远又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一众揭榜歌手名单中。曾几 ...[详细]
  • 大势演员文相敏将担任《音乐银行》全新MC 挑战主持事业

    大势演员文相敏将担任《音乐银行》全新MC 挑战主持事业 前几年的一部韩剧《雨伞》让演员金惠秀的事业在上一层楼,也让人看到了她的无限可能性,不管出演什么角色都能手到擒来,不愧是影后级别的人物。而这部剧还让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大火了,他就是文相敏,可以说《雨 ...[详细]
  • 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464 贬值13基点

    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464 贬值13基点 ­中国网财经7月20日讯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消息,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464,较上日中间价贬值13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7月2 ...[详细]
  • 准风物谈/得鲁迅铜像记\胡竹峰

    准风物谈/得鲁迅铜像记\胡竹峰 图:鲁迅铜像,张德华製。\作者供图高近一尺半,宽度与厚度不足一尺,雕塑家张德华一九七八年手製的鲁迅雕像,二○二四年居然来了我家。铜像在窗台上,脸部和颈部圆润细腻,又显出了骨相,极见写生功力,髮须眉则写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