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让追经典成为新风尚

让追经典成为新风尚

2024-06-08 15:12:15 [知识] 来源:一路货色网

  【影视锐评】

  作者: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让追研究员)

  近日,经典“重温经典”频道面向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用户开播,新风天龙私服向用户提供免费的让追经典电视内容。从《红楼梦》《四世同堂》等电视剧,经典到《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动画片,新风再到《话说长江》《望长城》等纪录片,让追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经典始终散发着文化魅力的新风影视艺术精品再现荧屏,春节期间在21个地区收视率超过半数卫视频道。让追当一幕幕精彩的经典画面铺陈开来,当一段段陈年的新风记忆不断重现,电视经典穿越时空,让追释放出意味隽永的经典时代价值。

  随着技术进步、新风天龙私服产业发展,各种题材类型的新作品层出不穷,影视文化消费已从最初的匮乏走向富余。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重温经典?这是因为经典影视作品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硕果,值得一品再品。很多能成为经典的影视作品用影像展示文学经典、历史经典、中国红色经典等经典内容。比如,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世同堂》,纪录片《唐之韵》等取材自文学名著,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纪录片《南宋》聚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时期或故事。电视剧《孔子》《司马迁》等以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真实人物为原型。这些经典内容意蕴厚重,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支撑,形成了隽永悠远的意义空间,通过电视作品积极、正向的呈现,营造出意蕴厚重的影像世界,能带领观众深入思考。在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之便捷前所未有,从短文字到短视频应接不暇,深入思考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经典意识面临挑战的时候,经典给予的深刻艺术体验显得格外珍贵。“重温经典”频道获得良好的收视成绩,一个原因就是其播放的经典作品呼应了当下观众渴望通过有深度的观赏开掘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诉求。

  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能让人沉浸于永不褪色的家国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电视经典作品集中涌现的时期。这段时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创作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祖国和人民奋进前行的精彩故事中获得灵感、汲取素材,创作一批蕴藏着丰富时代信息和深刻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宝贵的民族回忆。“看过《冰雪尖刀连》,我最近又重温《士兵突击》,从中看到了‘钢七连’精神的传承发展脉络!”“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都挺好》,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面貌没有变。”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回望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荣耀时刻,梳理中国人从普通人到英雄模范的生活史、心灵史,获得感动之余,也生发出继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和精神动力。

  通过“重温经典”频道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还让人们再次体验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仪式感、沉浸感、互动感。看电视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普及开始,单屏共看形式就像一条联结家庭情感的文化纽带,让家庭成员每晚在固定时间展开交流互动。然而,随着媒介形态多元发展、媒体技术不断迭代,影视内容向移动设备迁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电视作品。在家庭生活中,单屏共看的习惯逐渐被多屏各看取代,家人们边看电视边沟通的机会少了。而“重温经典”频道在电视机媒介上提供高质量、特色化的观赏内容,再次找到了家庭不同年龄层观众观赏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温馨,祖孙三代一同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时光又回来了”“老动画吸引我和孩子一刷再刷”。频道开播后,越来越多人回到了电视机前,合家欢的日常观赏景观又出现了。

  在重返荧屏同时,这些影视行业高峰之作在创制过程中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益求精的感人故事也被挖掘出来。比如,《红楼梦》剧组举办两期近一年的学习班,参演人员每天跟着红学家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表演,甚至要像大观园中的姑娘一样,苦练琴棋书画,培养角色气质。正因为如此严苛认真的态度,才让一个个人物仿佛从书卷中走出来一般。这些故事经过媒体宣传和网络发酵传播开去,在社会文化尤其是影视行业中形成一种构筑精品、再造经典的良好风气。很多从业者意识到,经典作品中承载着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是老一辈影视从业者高高擎起的艺术标杆与创新旗帜。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影视发展就有了锐意向前的根基与底气。

  借着“重温经典”频道开设的契机,社会上正形成一种看电视、追经典的新风尚。大量经典作品重回大众视野,有效激发出经典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让人民群众共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改革发展成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20日 15版)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 院线美肤技术家用化 Ulike超光炮美肤仪问世

    院线美肤技术家用化 Ulike超光炮美肤仪问世 2024年美容行业再次迎来一场技术革命。Ulike作为11年专注光学美肤的全球化品牌,联合北美光学工程协会主席、现代光疗之父Michael R.Hamblin研发超光炮美肤仪,创新Dual Light ...[详细]
  • 演绎鼓浪屿往事 再现“厦门号”传奇

    演绎鼓浪屿往事 再现“厦门号”传奇 舞台剧《遗失的第24个白键》主创人员。5月26日、27日晚,原创舞台剧《遗失的第24个白键》将在闽南大戏院全国首演。作为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这部两岸共创的舞台剧结合了老厦门的风土 ...[详细]
  • 人社回声|高频社保问题答疑→

    人社回声|高频社保问题答疑→ 着眼“民”问题,互动“零”距离。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广东人社于每周五推出《人社回声》栏目,聆听大家的心声,精选公众号留言进行答复,解答有关就业 ...[详细]
  • 专家料港股将从“快涨”转向“慢牛”行情

    专家料港股将从“快涨”转向“慢牛”行情 中新社香港5月31日电 (记者 戴小橦)港股三大指数31日悉数回调。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报18079.61点,大市全日成交额1917.51亿元(港币,下同)。当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1.65%,收市报36 ...[详细]
  • 山西网警公布一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山西网警公布一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山西新闻网6月2日讯记者 郝亚红)6月1日,随着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建立网警常态化公开巡查执法机制,全国公安网警力量正式公开执行网上巡查执法国家职能。今日,山西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网络违法犯罪案例,通报称全省 ...[详细]
  • 焕新致未来!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一”节目发布

    焕新致未来!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一”节目发布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京发布“六一”48小时童心接力特别节目,并向全国首批25所小学授牌建立“CMG小喇叭校园广播站”。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阿东 ...[详细]
  •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研究团队:推动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研究团队:推动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 【案例】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研究团队:推动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 王小春体育运动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 ...[详细]
  • 2018年A股“高歌”开门红 上证综指报3348.33点

    2018年A股“高歌”开门红 上证综指报3348.33点 2018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沪深两市涨幅均逾1%。1月2日,上证综指以3314.03点小幅高开,一路走高,最终收报3348.33点,较前一交易日涨41.16点,涨幅为1.24%。 深证成 ...[详细]
  • “国潮”奔涌春日舞台澎湃年轻创造力

    “国潮”奔涌春日舞台澎湃年轻创造力 ■记者 宣晶一首《葬花吟》吟唱凄清忧伤的离别意;一曲《枉凝眉》道出镜花水月的宝黛情。本周末,由上海歌舞团出品的“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在兰心大戏院首演。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演 ...[详细]
  • 中新网评:医学不容儿戏,手术室怎能成网红秀场

    中新网评:医学不容儿戏,手术室怎能成网红秀场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韦香惠)穿上白大褂就是白衣天使了?近日,一位叫做“老陶说真话”的网红医生因自编自导虚假医疗视频而被永久封禁的事情引发广泛关注。这位网红医生在视频中,常常以抢救室医生的形象出现,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