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当普通人有希望到访中国空间站时

  发布时间:2024-06-10 07:55:3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光明时评】作者:陈城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当天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抓紧研究推动国 天龙私服。

  【光明时评】

  作者:陈城

  4月24日是光明国空中国航天日。当天上午,时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当普天龙私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通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有希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访中

  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间站是光明国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划,也是时评太空领域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这在此前的当普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亦有提及。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通人于中国空间站而言则是有希新鲜事。太空游客,访中顾名思义就是间站让普通人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搭乘航天器进入空间站。光明国空天龙私服历史上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如今在轨运行的两个国际空间站,都曾多次接纳过太空游客的到访。我国提出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表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有能力接待普通人的到访,更体现出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包容和开放。

  人类对宇宙始终是向往的。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除去科学研究目的,世界多国都曾开展过亚轨道和地球轨道太空商业旅游项目,满足普通人进入太空的需求。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科宇航也曾表示,待技术成熟后将开始提供亚轨道载人旅游服务。人类当前对宇宙的认知是浅显的,因而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意味着探索宇宙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际空间站上到访的太空游客,都曾花费巨额资金,而这些资金则能够作为有益补充,充实太空研究和空间站运行维护力量。因此,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合理的商业活动,如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从航天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举措。

  当然,可以想象,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最终成功探访中国空间站的普通人并不会很多,但对全社会而言,这同样是一个积极信号。普通人有机会进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本就是一次播撒太空梦想种子的过程。普通人有希望作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桂海潮是一名教授、博导,并非职业航天员,他成功进入空间站就曾引起轰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若普通人也能获得遨游太空的机会,将会吸引大量对太空探索心怀梦想的人群为之奋斗,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补充所需要的新鲜血液。

  从更长远的太空发展规划看,我国还将持续推进载人探月工程等多项太空探索项目,人类社会在宇宙中显然会留下更多身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够在地球之外尝试延续生命的宽度或长度,而这也需要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30日 02版)

相关文章

  • 文旅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文旅部网站消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报,反馈2023年文化和旅游市场政务服务“好差评”有关情况。通报指出,2023年文化和旅游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审批服务数量大幅上升,行政
    2024-06-10
  • 数字人“钱学森”在互联网3.0论坛开展跨时空“对话”

    “中国有句老话叫‘事理看破胆气壮’。改革创新的勇气,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真正了解。搞创新就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4月2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业发
    2024-06-10
  • 小孩哥在爸爸背上画了一件内衣 创意之举逗乐全家

    小孩哥在爸爸背上画了一件内衣太搞笑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在爸爸背上画了一件女性内衣,爸爸问孩子,谁让你画的?孩子说我看到很多小姐姐都有,妈妈不舍得给你买,我就给你画了一件。小孩哥在爸爸背上画了一件内
    2024-06-10
  • 余承东说自己是i人 骨子里的内向与外向表达

    余承东说自己是i人6月2日,余承东在一次特别的直播活动中亲自试驾了公司的汽车。期间,面对观众提问他是更倾向于“i人”还是“e人”的问题时,余承东笑着回答,他认为自己更贴近“i人”。他分享道,虽然在公众
    2024-06-10
  • 沪指上半年涨2.86% 下半年能否复制去年走势?

    ­昨天是A股半年线收官日,两市总体走势平稳。上半年,沪指涨88.79点,涨幅2.86%;深成指整体涨352.47点,涨幅3.46%。不过有股民感叹:近期指数在权重和蓝筹带动下一片通红,中小板指
    2024-06-10
  •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②】“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②】光明日报通讯员 吴明静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老于、胡思得:”一根细细的铅笔,微微颤动,在稿纸的头两行缓慢地写下这个“抬头”。然而,仅仅是几行字,这铅笔的主人便因乏力和疼痛,额
    2024-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