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非遗+”焕新“出圈”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非遗+”焕新“出圈”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时间:2024-06-08 21:49:55 来源:一路货色网 作者:知识 阅读:394次

  人民网记者 郭冠华

  赣剧《牡丹亭·游园》走进高校,非遗+在学生间掀起“蹭课潮”;潮汕英歌舞亮相古镇,焕新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打卡”;剪纸、出圈传承天龙八部sf发布网站京剧搭配炫目特效,文化让中式美学接连“破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新活非遗已远离昔日“高冷”的非遗+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焕新勃勃生机走入公共空间、走入社交媒体、出圈传承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化

  从冷门变热门,新活天龙八部sf发布网站非遗“出圈”之路有迹可循。非遗+2021年8月,焕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出圈传承意见》明确,保护好、文化传承好、新活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力度,已成为诸多文化机构、非遗传承人的共识。

  如何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连接?如何让古老非遗重焕生机?各地文化机构积极创新、各显神通,非遗传承人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共同探索非遗更为有趣的“打开方式”。

  “非遗+文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昆戏人物造型系列产品、多功能极简皮影书架、“徽班进京”系列文具……自故宫带起博物馆文创的热潮,非遗文创以日益多彩的形象,逐渐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诗意日常”,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

  “非遗+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用3D扫描建模面塑作品、用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将水印版画“藏”进手机……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跨越时空的限制,以便捷的互动方式,更加生动呈现非遗魅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公众直观地感触到非遗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运用数字化方式对非遗产品、项目加以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展现非遗的生命力。

  “非遗+旅游”让非遗焕新出彩、生生不息。去泉州蟳埔村体验簪花,在江苏南京感悟秦淮灯彩的国潮韵味,到江西景德镇学习手工制瓷技艺……“非遗游”活动精彩纷呈,已成为很多人近几年旅游出行的首选。多地积极拓展非遗旅游新空间和新场景,以旅游之窗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了大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让“鲜有问津”的古老技艺拥有更多烟火气。

  “非遗+新媒介”让非遗传承有“新”意。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大展身手,收获了无数喝彩、点赞;利用新媒介特效,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在短视频平台,网友热情分享着自己的非遗体验……这些充满新意的活态传承,为非遗传播普及开辟了新路径,让非遗“活化石”焕发新活力。古老的非遗正在和新的时代连接共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中迸发。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如何进一步激活非遗“一池春水”,怎样更好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期待从业者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让非遗持续绽放新光彩。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全国游泳冠军赛:叶诗文夺冠 达标巴黎奥运
  • 拓市场布新局 外贸企业开年忙
  • ​厦门集美:文明实践引领绿色环保新风尚
  • 高考首日衡水高三学生最后一次跑操 家长围墙外深情守望
  • 保险板块表现抢眼 中国人寿涨逾5%
  • 台湾反“台独”反介入联合行动发表声明 抗议赖清德“倚美谋独”“以武谋独”
  • 全省设区市首个双拥馆在泉州揭牌开馆
  • 三明尤溪:八旬老人走失 火箭救援队守护“回家路”
推荐内容
  • 国家发改委批复两公司进口原油使用配额
  • 我省停售13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
  • 恒指半日跌0.63% 报26959.37点
  • 向“智” 向“新” 向“绿”
  • 抖音知名博主“小牛说车”遭全网封号 过分追逐流量不可取
  • 宝洁玩命瘦身割掉超100个品牌 挽救颓势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