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享艾香国风浓——看端午消费“新三样”

  艾草门挂散发节日氛围,粽端午礼盒开启国潮风尚,享艾香国龙舟古镇涌动消费热力……这个端午假期,风浓费新天龙八部sf发布网传统和潮流碰撞出新仪式感、看端新潮味、午消新体验,粽掀起假日消费新风尚。享艾香国

  仪式感:“粽”享艾香情,风浓费新推陈出新焕动能

  五月五,看端过端午。午消点艾叶,粽挂菖蒲,享艾香国香草荷包五彩绳。风浓费新

  祖辈传下的看端风俗,在这个端午热闹地流行起来。午消

  “小时候过端午,姥姥都会买把艾草挂在家里,寓意驱邪纳福。”河南郑州“00后”女孩李梦圆说,天龙八部sf发布网“现在的门挂既保留了传统寓意,还好看。”

  端午前,各大电商平台、线下花店等,新式艾草门挂突然“火”了。与菜市场几元一把的艾草不同,这些新的艾草门挂加上了菖蒲叶、黄金球等不同花材,价格从几元到四五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

这是在一家盒马门店内售卖的艾草菖蒲花束。(受访对象供图)

  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看到,不少店铺艾草门挂月销量过万件。“传统也需要加入新元素,现在的艾草门挂颜值高,更有仪式感。”北京女孩小宋说。

  在河南南阳市七台村艾草健康产业基地,工人们正挥动镰刀收割艾草。基地负责人赵遵义介绍,近年来基地与云南花卉市场合作,生产的艾草花束等销量很好,“今年端午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节日的仪式感,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带热了香包、香囊、挂饰等商品。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店铺负责人唐真说:“今年五彩绳手链、端午红色手链都卖得很好,这几个月已销售了上百万条。”

6月7日,这是义乌玉石缘饰品商店内展示的端午手链产品。(受访者供图)

  端午,粽子是少不了的主角。曾经逢节必有的“咸甜之争”,在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中更显包容。对端午传统习俗产生文化共鸣的同时,年轻人个性化的品质追求,给假日带来推陈出新的消费活力。

  杨枝甘露、芋泥咖啡等新鲜口味,香菜辣条、皮蛋鲜肉等奇特口味,“粽”有一款满足你。

  百年老字号五芳斋也加入了这场粽子创新。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爆料粽”系列,今年推出了新口味,例如爆料黑松露干贝蛋黄粽、爆料板栗豆沙粽等。

  “轻食风”也刮到了粽界。京东6日发布的《端午节消费观察》显示,低糖低脂的乌米粽、紫薯粽、五色糙米粽搜索关注度同比增长均超100%。

  “年轻消费者对消费品有了更多情绪共情、文化共鸣的新需求,这是当下消费市场增量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产业研究负责人黄偲说。

  新潮味:玩转IP联名,新场景激发新增长

  今年端午季,“撞”上了高考季,不少商家颇具巧思。一举高“粽”、不负“粽”望、送给最“粽”要的人……是卖点更是祝福。

  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推出了颇有新意的端午文创产品。国家图书馆旗舰店上架了菖蒲风铃挂饰,故宫博物院网店上新了艾草养生锤,既有新意也有心意。目前养生锤月销量已过万。

  今年是生肖龙年,当“龙”与“端午龙舟”相碰撞,擦出了新的消费火花。京东《端午节消费观察》显示,龙舟拼图、积木等玩具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00%。适合团建项目的旱地龙舟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倍。从购买人群看,“00后”及“90后”人群超四成。

  端午主打健康概念。南阳艾草企业打造了一批端午节艾制品套餐,如“艾草家纺大礼包”“端午除湿沐浴大礼包”等。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星表示,据估算,端午期间南阳艾草产业销售额将达到18亿元,占艾草产业年产值的12%。

  设计精巧的端午礼盒,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湖南汨罗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伏泽诚介绍,翻开形似古籍的“端午故事会”礼盒,屈原及汨罗江粽子的故事在牛皮纸上被娓娓道来,礼盒内除了牛角粽,还有川山毛笔等文创产品。“据说,屈原正是用川山毛笔写下了《离骚》和《天问》,这类结合传统文化和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正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

汨罗江“端午故事会”礼盒展示图。(受访者供图)

  新体验:彰显国潮热,汇聚文旅八方客

  “哇!这艘船好大!”在中国龙舟之乡东莞市中堂镇,学生们走进霍沃培龙船厂,开启一场端午传统文化研学之旅。聆听历史,触摸龙舟精美纹路,百年不衰的龙舟文化刻进孩子们的心里。

  端午体验不只有龙舟,各地纷纷上新端午新玩法:在佛山南海,亲子家庭与世界冠军们一起扒龙舟,体验水上“速度与激情”;在东莞,水乡10个镇街的30个景点串成一站式旅游路线,推出民俗游、水乡游、研学游等六大主题龙舟体验;在贵州都匀,游客们正挑选端午节应景的服装造型和古风妆容,准备体验打糍粑、钓粽子等民俗活动……

贵州都匀秦汉影视城身穿传统服饰的游客。(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开贵州镇远县听荷轩民宿小院的门,迎面飘来一阵粽米香,游客们围坐一起包粽子、画鸡蛋,其乐融融。今年端午镇远龙舟文化节期间,镇远县接待游客预计超过20万人。

  汉服妆造约拍、园林茶馆点茶,汉服主题酒店、国潮主题餐厅……端午“民俗氛围”之下,北京、西安、南京等文化名城,成为假期沉浸式“新中式游”的好去处。

  赛龙舟、吃龙舟饭、品尝各地风味粽子……端午假期,许多小城小镇以各类民俗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周边城市游客前来“短途游”。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端午节呈现出来的滚烫的消费热情,尽显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潜力和强大韧性。(记者李文哲、张璇、邓瑞璇、李黔渝、张格、王自宸)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